![]()
|
|||
12台电动轮胎式龙门起重机到港安装
2010年12月21日11点,随着一声汽笛长鸣,上海“振华17号”货轮承载着12台电动轮胎式龙门起重机缓缓停靠在厦门港海沧港区18#泊位,标志着厦门港又一低碳、节能、环保的集装箱码头——厦门海沧新海达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即将投入运营,依托厦门海沧保税港区,其将有利于打通内陆以及海西周边地区前往厦门港的陆运动脉,推动厦门港成为连接长三角与珠三角重要的国际航运枢纽港。 厦门港海沧港区18#-19#泊位码头(厦门海沧新海达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项目,为2007年11月26日在国家主席胡锦涛和法国总统萨科齐的共同见证下,厦门市委副书记、市长刘赐贵代表厦门市与法国达飞集团、香港新创建集团在北京签约共同投资的两个10万吨级集装箱泊位,总投资21.6亿元人民币,注册资本7.56亿元人民币,为福建省重点建设项目。港口条件优越,所使用的海沧航道位于鼓浪屿西南方,为厦门最深水航道, 可航宽度250米,供10万吨级集装箱船可单向不乘潮通航进出港。码头前沿水深达-17米,调头区长865米,宽588米,陆域面积43万平方米,岸线长754米,纵深572米。配备2台双40’(额定起重量80吨)和4台双20’(额定起重量65吨)岸边集装箱起重机,16台电动轮胎式龙门起重机(额定起重量41吨),近期年通过能力为100万TEU,设计年通过能力为130万TEU。目前,在区委、区政府、保税港区管委会、口岸等相关单位的关怀和支持下,海沧港区18#-19#泊位码头主体及前沿堆场已基本完工,各生产辅助设施工程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计划2011年6月投入营运。 此批靠泊上岸的为其中十二台电驱动轮胎式龙门式起重机,由世界最大的港口机械制造商上海振华重工(集团)有限公司生产制造,全部采用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全变频数字式电控系统,整体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其堆垛能力“堆五过六”,跨距“六排箱加一个车道”,额定起重量41吨,最大起重量50吨。由中央电脑控制,可高速灵活调度岸边到堆场的货物,更能有效地管理集装箱处理的每一个程序,采用市电供电方式、电动吊具、大车无链驱动及能量反馈电网等众多先进的节能环保技术,装卸生产设计可比能源综合单耗比常规轮胎式龙门式起重机节约0.08吨标煤/万吨吞吐量,具有“节约能源、合理用能、降低能耗”优势。配合操作能力和技术水平居世界领先地位的拖车、重(空)箱叉车等流机设备,码头效率超著,毫无疑问地将产生深远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力。 厦门港海沧港区18#-19#泊位作为福建省“大干150天,打好五大战役”的主要投产攻坚项目之一,码头余下主要生产机械设备运输船舶计划分批到港靠泊、卸船及安装,其中,第二批4台单起升岸边起重机于2010年12月28日第二批到港,第三批即2台双起升岸边起重机和4台电驱动龙门式起重机2011年1月8日到港。 海沧保税港区一期已于2010年12月10日正式封关运作,将在二、三期工程重点建设疏港道路体系。厦门海沧新海达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作为厦门海沧保税港区二期内企业,将以经验丰富、追求卓越港口服务的优秀管理团队和热忱上进的员工组合,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国际一流的装卸及相关配套服务,带动厦门的保税物流产业和临港加工业,为台商投资区提供强大的物流服务,推动厦门对台枢纽港的建设和两岸经贸合作提升港口国际竞争力,从而打通内陆以及海西周边地区前往厦门港的陆运动脉,让港区成为连接长三角与珠三角重要的国际航运枢纽港。祖国东南大门的明珠,因此更加璀璨。
|
厦门海沧新海达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10 -
2025
厦门市海沧区港南路268号
闽ICP备10206421号
闽公网安备 35020502000204号
您是本站第 位访问者